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题目
克斋陈先生四首 其一 南宋 · 徐元杰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薰炙儒先早,朱门授受亲。
去寻巷乐,归咏点雩春。
道妙穷精一,心传有省循。
乐天知命者,忧道不忧贫。
克斋陈先生四首 其二 南宋 · 徐元杰
五言律诗 押鱼韵
亲养九旬馀,先生寿亦如。
学充淇澳美,训释济南
诸老经筵送,俞音宠渥疏。
惜非程子聘,中沮亦时欤。
克斋陈先生四首 其三 南宋 · 徐元杰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师承心独切,于道愧无闻。
几载钻坚叹,前年枉教勤。
墨车回可赞,晋鄙善潜薰。
道脉惟其寿,天胡遽丧文。
克斋陈先生四首 其四 南宋 · 徐元杰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痛惨哲人痿,愚缠丧母悲。
溯风怀绋路,泣雨写哀词。
学本藏诸用,行皆笃所知。
惟馀经训在,交付有孙枝。
及第谢陈克斋先生 南宋 · 陈傅良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八、《永乐大典》卷一四一三一
北面受经,久厕青衿之列;
南宫擢第,偶收黄卷之功。
起自布韦,齿之簪绂。
凌兢知愧,俯伛归恩。
窃以学之邪正,系乎所传;
道之废兴,视其所授。
事无偏举,理实相资。
故传之得其宗,则若升泰岳而知众山;
傥授之非其人,则必下乔木而入幽谷。
在人之取友必端矣,而此亦择善而从之。
夫《易》所以当明辩正言,莫难探赜;
而师所以传道授业解惑,实藉举隅。
是以汉人之言,本之田何
焦生之说,托之孟氏。
苟不有先觉之民为之倡,则孰能使后进之士知所从?
伏念某知识迂疏,气质卑下。
掘井而几为废井,学山而不至于高山。
彫虫篆刻而旋觉其非,切摘韦编而深违其旨。
自志于学,已近为人。
数十年结发从师,虽未若施雠之久;
三万言训故举义,乃幸读了公之书。
故令微踪,滥窃寸禄。
恭惟某官受天间气,为世儒宗。
含英咀华而作文章,研精覃思以立训传。
偶栖迟于枳棘,即腾踔于云霄。
而乐善无厌,诲人不倦。
大明君子之教,以育天下之才。
弥纶天地之道,则先生相与言;
溥博渊泉之功,则弟子不能学。
自怜朽质,几侍络纱。
虽循循然善诱人,与其进不与其退;
然断断兮无他技,得其言未得其书。
岂意决科,乃能中选。
究言侥冒,皆出提撕。
某敢不益励丹心,仰酬素愿?
学优则仕,仕优则学,固无卒业之年;
人而为鬼,鬼而为人,未尽服勤之义。
送陈次毕刘德钦王才卿赴省 南宋 · 曾丰
梅花争送君出乡,兰花争迎君入场。
两花之意岂不厚,非与喜机适相当。
集英对罢燕(原作兼,据四库本改)闻喜,红迎紫送馀桃李。
问燕无恙相识初,与莺莫逆半酣里。
中年得意非少同,未老更下不朽工。
气驱万物挫于笔,舌挽三江吞以胸。
陈克斋先生哀辞 南宋 · 彭龟年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九、《永乐大典》卷三一五五
淳熙十有二年五月二十有六日克斋先生陈公四川制置司主管机宜文字卒于官。
期年,乃克归葬,以九月十有七日封。
公自受学于南轩先生以归,与诸公讲论于鹅湖之上,玩索涵养,日进以新。
发而见诸事业,皆以其学推而放之,不矫不揉,职局其才,惜乎其不大也。
今人所欣慕而乐道者,犹不足以尽公,而公死矣。
于其葬也,门人宣教郎主管建昌军仙都彭某谨辞而哭之。
辞曰:
有美一人,温如玉兮。
乐易平旷,无韬服兮。
端庄严重,非边幅兮。
内实外充,孰不足兮。
追幽穷远,何毣毣兮。
克己求仁,轨前躅兮。
湘中之种,鹅湖暴兮。
既耔既耘,而不谷兮。
虽则不谷,抑稢稢兮。
匪名之求,而熇熇兮。
匪文之工,而郁郁兮。
举而措之,匪自价兮。
用无不可,何局促兮。
其用则狭,道不辱兮。
官于蒸湘,逮溯蜀兮。
施置纷纭,世所椟兮。
谓公止此,见何蹙兮。
设不止此,宁公福兮。
时或阻难,众疑蓄兮。
赤子龙蛇,倏反覆兮。
公今其亡,世谁属兮?
事或糅纷,祸福伏兮。
几微如穟,潜沕穆兮。
公今其亡,曷之卜兮。
呜呼旻天,不我淑兮。
生才如公,而不笃兮。
茁斯条斯,彼朴𣙙兮。
物固不齐,如指掬兮。
我又何尤,彼亭毒兮。
如公秉德,而福禄兮。
日引月长,膏不沃兮。
云何一疾,不可复兮。
天不可知,问之鵩兮。
临安为位哭克斋陈先生 南宋 · 彭龟年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九、《永乐大典》卷三一五五
某事公三十年矣,能复见公对此风月,细酌苦吟如前日耶?
岁在丁亥,侍公游西湖之上。
公尝为我言:「市游与山游孰胜」?
某曰:「山胜」。
又曰:「独游与共游孰胜」?
某曰:「共胜」。
则曰:「今日当纵足所至,尽日而反」。
孰知二十年后,乃哭公于斯耶!
呜呼,斯岂人乎?
天实为之。
昔公入蜀,某负丞旁州,亟走书言于公曰:「蜀道远且险,公病未脱体,勿复为此行也」。
书至而舟已东矣,故心常念之。
及得公《三峡赋》,则知公之所存,固已脱利害之小数,识安危之大几。
而某之区区,盖细人之见也。
道可行,海可桴,国可报,坂可驭。
益昌佑之泽,黎边御侮之具,非公莫画,其能举耶!
意谓公之远图,将昌于此,而或者乃以凶问告矣。
呜呼,斯岂人乎?
天实为之。
某始闻公死,乃公之寮邮书来言其家,某虽未见其书,已信其人而信其言矣。
然或云病,已而忽逝,或云无病而逝,犹未决也。
及见制置公书,而知其不起决矣。
某少未有知,唯公是师。
逮其既壮,窃食四驰。
合簪未几,倏焉东西。
公之入蜀,不得语离。
隔阔万里,死何可追?
呜呼,斯岂人乎?
天实为之。
湖菹市酒,聊写哀思。
公其有知,犹监于兹!
陈克斋先生 南宋 · 彭龟年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九、《永乐大典》卷三一五五
圭瓒之温,毁于鹊抵。
栋梁之劲,燧于野燬。
美成之难,而坏之易。
天不可知,公遽至此。
呜呼我公,资禀温淳。
及其遇事,独立不群。
自始为士,不发于文。
平波浩澜,不可限垠。
初筮衡簿,临政有庶。
是是非非,行之以恕。
有囚抵死,其狱已具。
公辩其冤,复匿其误。
才高用难,再转为丞。
入赞台府,退亡其名。
揆情度事,如鉴之明。
泛酬曲应,如衡之平。
阻险锲刻,直公忽易。
纷纭揉杂,卒就条理。
诸公器之,荐牍交置。
俯然字民,聊以遂志。
天子重,镇以近臣。
近臣曰公,实我之宾。
辟书朝上,朝谓得人。
时公小疾,或尼其行。
公独幡然,一叶西去。
期年之间,蔼然休誉。
黎南边备,益昌折佑。
婉婉之画,不愆于素。
人方叹公,爱国忘身。
忽闻溘然,孰不伤神!
人材沦落,系时屈信。
敢以其私,为此沾巾?
某从公近三十载,少未有知,提耳而诲。
一经白首,未识梗概。
九原可作,百身敢爱!
始闻公讣,且惊且疑。
今抚公柩,痛不可追。
酌公有酒,见公无期。
公兮归兮,其可俟兮?
祖祭陈克斋先生 南宋 · 彭龟年
 出处:全宋文卷六三○九、《永乐大典》卷三一五五
呜呼天耶,其生物耶,精粗厖纯,何胶轕耶?
穷达寿夭,何寥绝耶?
亦有司予夺生杀于其冥默者耶?
灵何为折,恶何为达耶,其无知耶?
公之生,其谁福耶?
公之死,其谁孽耶?
呜呼,公复能过我饮此酒,相酬酢如畴昔耶?
抑能析疑祛惑,衮衮不穷,如函文之密耶?
人孰不百年,而公去之何亟耶!
呜呼天耶,其不可得而测耶!
原始要终,其无极耶?
死生昼夜,公其怛耶?
哀而哭之,亦情之欲已而不得者耶。
注而清酒之冽耶,升而馨肴之飶耶。
诘公之来与否,噫,可决耶?
刘南叔县尉(刘传令尹叶叔嘉命,以县庠新成,欲文蔚来率士友。) 南宋 · 陈文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五、《克斋集》卷六
伏蒙不鄙之谕,仰荷记存,自惟猥陋,何以得此!
文蔚虽粗知读书,然禀资愚钝,识见卑近,年迈而道无成,日方救过之不暇。
窃闻邑大夫鼎新黉舍,作成士类,兴坠起废,于寥寥旷绝之中,百十年来所未之见,甚盛甚美!
文蔚虽未获从诸生后以观盛典,未尝不挹文风于百里之外。
载惟当作成之始,必得有道之士,日与诸友讲贯琢磨,庶几闻见一新,风气寖厚,以上副贤大夫期望之意。
文蔚孱陋,自治罔功,焉能律人?
若勉强承命,必至贻笑多士,适足为善政之累,以是不敢冒昧。
敢借重言于令君,无枉辱书教,则不胜幸甚!
克斋揭示 南宋 · 陈文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六、《克斋集》卷七
入则孝,出则弟。
人之立身,莫先于孝弟,盖孝弟为人之本。
人之所以戴天履地而异于物者,以其亲亲长长,而有是良心故也。
苟失其良心,而不孝、不弟,则无以为人矣。
事父孝,故忠可移于君;
事兄弟,故顺可移于长;
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
有父子然后有君臣。
父子、君臣,人伦之首,故为人臣子者,事父必以孝,事君必以忠。
然不孝则不能忠。
忠孝虽二事,事君之忠实自事父之孝移之耳。
为僚而顺其长,居官而治其事,又非自外得,即事兄、居家者而推之也。
长官者,君命之使长我者也;
官事者,君付之使我任其责者也。
为僚而不顺其长,居官而不理其事,皆事君不忠也。
事君不忠,皆原于事父不孝也。
忠、孝立身之大节,于此二者一有缺焉,则不足以立身。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是三者,修身、应事、接物之要。
人之处世,忠孝固其大节,然不能不应事,不能不接物。
临事贵乎不忽,待人贵乎尽己。
应事接物各得其道,则于事无失,于物无忤,要之二者,又自修身以始。
盖人能修身,则大而忠孝,皆繇此出,而应事接物,特其馀耳,故居处恭,是所当先。
而圣人谓是三者,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学者其可以斯须不念哉?
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是五者,穷理力行之目,学问思辨,乃穷理之事。
为其穷理,故能力行。
修身之道,工夫实在于此。
盖不穷理则无以知其事之当然,不力行则无以遂其志之决然,虽欲修身,不可得矣。
然力行又以穷理为先。
穷理之目有四,而力行则一语而足。
盖修身、穷理之功为多,而力行则行其所知而已。
故修身,非穷理、力行有所不能;
忠孝,非修身有所不能。
以是而应事接物,未有不尽其情矣。
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必本于致知格物,其以是欤?
近世学规,朱先生揭之于白鹿书院者已尽之矣,今掇其绪馀以告来学之朋友,使知立身之大节,修为之次第。
若乃立为条约,以从事于防闲简柅,则非所以待同志之士,而同志者亦无所事于此。
如右数条,当相与共守之。
先生跋所藏汤君墨梅约诸人赋诗俾文蔚亦题其后 南宋 · 陈文蔚
 押职韵
皎皎冰雪姿,黯然宜水墨。
却恐施丹素,翻令涴颜色。
孤山水云深,庾岭林月黑。
晴窗一挥染,想像意俱得。
克斋讲义 南宋 · 陈文蔚
 出处:全宋文卷六六○七、《克斋集》卷八
孟子曰:「待文王而后兴者,凡民也。
若夫豪杰之士,虽无文王犹兴」。
夫待文王而后兴,何以为凡民?
盖天生烝民,有物有则。
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秉彝之性,无智愚贤不肖,莫不与圣人同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耳。
文王,圣人也,虽汤犹曰反之,若乃文王,则性与天合。
文王作而在上,则能以其所同然者,感发斯民之同然。
是以当时之人,中林武夫,犹知好德,江汉游女,无思犯礼,是皆有所待而兴者也。
然谓之凡民,则以其气质昏隔,待圣人感发而后兴起。
若乃豪杰之士,则资禀清明,良心善性,自然昭著。
其好德也如好好色,其恶恶也如恶恶臭,无所勉慕,不待文王而自能兴起。
此超群出众,非凡人可以同日而语,非豪杰之士而何?
今吾侪生遇明王,运逢真主,崇尚正学,褒表儒先,将以一新士气,可不知所以兴起而自处于凡民之后乎?
又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
人之所贵,非良贵也,赵孟之所贵,赵孟能贱之」。
盖天下有贵贱,有善恶,凡人莫不欲贵而恶贱,乃不知好善而恶恶。
是以平居暇日,惟思做贵人,不思为善人。
未能读书为文,便萌欲贵之心,不知天之与我者,自有至贵之实。
孟子所谓天爵者,是舍其在我之至贵,而思在外之不足贵,是惑也。
在外者曷谓不足贵?
盖所贵者,外物也,非我之良贵也,一时得之,若足以骄妻子而耀乡里。
然予夺在人,终朝三褫,则昔之荣者今辱矣,昔之贵者今贱矣,此所谓赵孟能贵能贱者也。
岂若在我之贵,道德自足以尊高,令闻自足以黼藻,在人不能予夺,在我无所增损,此所谓至贵也。
今之为士者,往往昧此而驰骛于其外,然徒自驰骛,未必得贵而反取贱焉。
此可谓不知义命,冥迷颠错而终此身者也,可不哀哉!
又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夫求在我者,即是良贵;
求在外者,即是外荣。
然在我者,天之所予,无圣愚之间,患人不求之耳。
自求则自得,自舍则自失,初不系于人也。
在外者,则富贵贫贱,分皆前定。
求之虽有道,而得之则有命。
可求而不可必得也。
今之为士者,不知有命,谓富贵利达,求之必可得,卒之求者纷纷,而得者几何人哉?
孟子谓无益于得,岂欺我者!
以目前事实验之,瞭然可见,不待告语而自可知也。
凡此三者,虽异章各出,而实相表里。
盖豪杰之士,器识高明,视一世所贵不足以为贵,人之欲贵者,固不足论。
次于此者,知求之有道,得之有命,虽未忘欲求之心,而无必得之念。
下焉则终身冥迷于得失之途,死而后已,分内之事初无补于丝毫。
孟子告人,可谓深切著明,能深体而详察之者,一何鲜哉?
诸君方有事于进取之学,未暇究义理之精微,姑掇此三者为诸君言之,必先审乎此而定其志乡,则进于此者,将与诸君共讲焉。